*介观物理和低维物理

设计和研制基于量子化声电电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声表面波单电子输运(SAWSET)器件; 运用藕合模理论对叉指换能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抑制微波功率发热对电流坪台的影响; 研制测量过程中必需的高稳定、低噪声弱电流测试系统; 运用反向传输声表面波技术调制量子化电流。

科研团队: 高洁(院士)、郭华忠、杨丽娟、宋丽、陈曙嵬、何建红


*量子信息、量子统计

量子关联的存在不仅是量子系统的本质特征,也是量子信息科学应用的核心资源。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量子关联的不同物理表现及刻画、耗散环境量子关联动力学与容错量子信息处理、量子多体系统中的量子关联及其临界性质等。

科研团队: 岑理相、胥建卫、张萍、汪雪芹、游波

*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科学计算

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原子分子团簇的几何结构和吸收光谱性质;利用

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研究原子、分子及团簇系统的电子输运性质;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

法,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过度金属材料的状态方程,熔化曲线等性质

科研团队: 陈向荣、程艳


*微电子工艺与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 器件物理研究; 微电子光学研究;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工艺研究等

科研团队: 龚敏、伍登学、石瑞英、邬齐荣、苏平、高博、马瑶、杨治美、叶长林、陈昶、崔新强


*信息光子学和微纳光学

微纳光学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表面等离子激元光子学(SPP光刻技术、超分辨成像、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等);微电子光学(OLED、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信号处理;信息光子学及高容量光存储技术;新型信息记录材料与数字全息技术;生物医学光子学。

科研团队: 郭永康、杜惊雷、朱建华、高福华、张怡霄、姚欣、李淑红、张志友


*激光物理与现代光学

高功率激光物理与技术;激光束描述,传输变换与控制; 奇点光学新效应。

科研团队: 吕百达


*固体功能薄膜与器件

光电功能材料物理(透明陶瓷、单晶); 固体功能薄膜与器件;自旋电子学与器件;半导体纳米材料与器件;固体辐照效应及其应用

科研团队: 卢铁城、何捷、伍登学、向刚、张析、廖志君、魏念、齐建起


*等离子体物理及暗物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等离子体物理: 磁约束聚变物理:波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MHD不稳定性;

束等离子体物理:X射线源与束流聚焦输运

空间等离子体物理:日冕加热理论;磁重联理论

暗物质研究: 基于CJPL的暗物质探测实验; 暗物质理论研究

科研团队: 唐昌建、王嘉崎、朱敬军、幸浩洋、唐臻宇、朱励霖、敬克兴、张一云


*生物材料和功能材料

高分子基复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材料表面的改性研究; 特种功能材料的研究

科研团队: 严永刚、吕国玉、杨爱萍


*核物理

解决一些有关辐射探测和核信息获取处理的基础问题,研制相关核测量仪器设备或核电子学系统; 核信号波形高速获取与处理、中子诱发特征核素γ能谱解析等

科研团队: 杨朝文、徐家云、白立新、吴丽萍


*表面物理

研究方向为:量子调控及电子激发动力学; 飞秒激光与表面相互作用; 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电子特性研究

科研团队: 张红、龚敏、王卫,李峰,张软玉、程新路

 

*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

辐射、带电粒子的输运理论研究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放射治疗物理和射线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辐射物理有关的基础问题的研究

科研团队: 侯氢、安竹、苟成俊、吴章文、朱敬军、汪俊、傅子文


*固体辐照效应与材料改性

功能晶体、薄膜及陶瓷材料的粒子束、g(X)射线及强激光的辐照效应;固体材料、固体器件的抗辐射加固技术及应用;团簇结构、性质、形成、注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离子束、电子束及原子束进行材料改性的研究;新型沉积技术以及功能薄膜的制备研究

科研团队: 卢铁城、黄宁康、唐军、汪渊、韩纪峰、刘波、杨吉军、任丁、邹宇


*核监测与控制技术

X 射线、γ射线和中子的探测、数据获取和信息处理、成像技术研究;基于核技术的工业过程控制的新方法研究;虚拟仪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科研团队: 杨朝文、李尚柏、黄宁、吴章文、苟成俊、陈旭


*同位素与放射化学

生命科学中的同位素研究与应用;新型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表征及其在核能中的应用;放射环境化学与核废物处理处置方法研究

科研团队: 刘宁、唐军、冯文、杨远友、廖家莉